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水的三態變化,知道水的變化跟溫度有直接關系
2.通過實驗,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
3.喜歡參與科學探索活動,對水的三態變化感興趣
活動準備
水的三種形態的照片、冰塊、準備好的水、電熱水壺一個、涼玻璃片、裝有熱水的玻璃杯子等。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知道水的三態變化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2.難點:感知水的三態變化,提供科學觀察能力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三張圖片,請幼兒觀察,說一說生活中哪里可以看到?
引導幼兒根據圖片內容聯想生活經驗;通過圖片展示讓幼兒淺顯的認識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液態、固態和氣態。
二、通過實驗,觀察感知水的三態變化
1.實驗一:水的氣態變化
教師將水杯里的水倒入燒水壺,打開開關將水燒開,幼兒觀察。
提問:燒水壺里的水發生了什么變化?你看到了什么?水為什么會變化成水蒸氣(引導幼兒感知水加熱溫度達到100℃之后會由水變成水蒸氣,即水由液態變為氣態)
2.實驗二:水的液態變化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涼玻璃片,將剛才燒開的水倒入水杯,蓋上玻璃片,請幼兒仔細觀察。
提問:玻璃片上出現了什么?為什么?(引導幼兒感知水蒸氣預冷會凝結成小水珠,即水由氣態變為液態)
3.實驗三:水的固態變化
教師提前將一杯水放進冰箱,凍成冰塊,出示冰塊,讓幼兒用手觸摸冰塊感知溫度
提問:冰塊摸上去是什么感覺?水和冰有什么不同,水為什么會變成冰?(引導幼兒感知水預冷溫度低于0℃以下水會結冰成固態,即水由液態變為固態)
三、教師總結實驗結果,提升幼兒經驗
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水在自然界里有三種狀態。而且溫度會決定水三種狀態的形成。常溫下我們看到的都是液態的水。當溫度低于0℃,水會結冰成固態即由液態變為固態;當溫度高于100℃,水會變成氣態蒸發即由液態變為氣態;當水蒸氣的溫度低于100℃高于0℃時,水蒸氣會變成小水滴即由液態變為氣態。
四、聽故事《小水滴旅行記》,加深幼兒對水三態變化的理解,了解水在大自然中的存在方式。
附繪本故事《小水滴旅行記》
大海媽媽有許多可愛、調皮的水滴寶寶。
有一天,小水滴對大海媽媽說:“媽媽,我們想去旅行。魚姐姐說,外面的世界可精彩了。”
大海媽媽笑了笑, 指著太陽說:“好,太陽公公會幫你們的。”
太陽公公聽到了,說:“小水滴們,快來吧!我帶你們旅行去。”
這時,小水滴感到自己輕輕飄起來,它們變成了水汽,向空中飛去。
飛呀飛,飛到云媽媽的身邊。云媽媽說:“孩子們,快到我的懷里,讓我帶你們去旅行。”
小水滴們飛到了云媽媽的懷里,云媽媽一下子變胖了。
云媽媽帶著小水滴到處旅行。小水滴在天上,看到了茂密的樹林,看到了可愛的動物,看到了現代化的城市。
一陣大風吹來,一些小水滴變成了雨,離開了云媽媽,落到了草地上、花叢中、小河里。
小水滴又來到了北極。北極好冷啊,大家不禁哆嗦起來。
寒冷的風讓它們變成了雪花,一片一片地飄落到了北冰洋。
“好冷啊……我們想媽媽了……媽媽,我們回來了!”于是,小水滴們順著北冰洋一路游去,游了好久好久,終于回到了家。
“媽媽,媽媽,我們旅行回來了!”它們高興地向媽媽講起了旅行的見聞。
延伸閱讀: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文字由幼師寶典編輯
掃描下載幼師寶典手機版
幼師寶典
三百萬幼師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