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歲兒童發展指南中科學領域提到,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系的過程。在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的目標中明確指出,教師在引導幼兒觀察和探索事物的基礎上,嘗試對其進行觀察、分類。
經常我們會看到班級自然角的植物都是幼兒從家中帶來的一些植物盆栽,沒有什么特殊的植物,借此植樹節來臨之際,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蔬菜水果,相信大家都吃過,但是你們知道它們是怎樣長出來的嗎?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植物的生長奧秘吧!
1
蘋果籽
把我們吃剩的蘋果核,將蘋果籽掏出來,用水洗一下,找一個小盒子,在盒子里面墊一張紙巾,將蘋果籽放進去,上面再蓋一張紙巾。
用噴霧適當把紙巾噴濕,坐等三天,會發現它神奇地長出一條白白的東西,但不是發芽哦,是蘋果根!
將芽頭朝上埋入土里,慢慢地就發芽了,長出小植物!
這小盆栽是不是很養眼,原來我們吃的蘋果是這樣長出來的,等到芽日漸長大的時候,別忘了給它搬新家哦!
2
龍眼核
將吃完的龍眼核洗干凈,用水泡一周左右,記得每天換一次水。
將泡好的龍眼拿出來,芽點朝上,由外往內排列種進盆器里,每天噴兩次水,一周左右就可以發芽了。
十幾天后小芽就開始比個頭啦,一個月左右,小森林就長成啦,小朋友們能把它和你吃的龍眼聯系到一起嗎?
3
檸檬籽
吃剩的檸檬籽,水里泡一下,用鑷子把表面的殼去掉。然后找個器皿或杯子裝上濕潤的泥土,把種子全部擺好,小頭朝上,然后上面用粗砂或小石子蓋上,也可以蓋上保鮮膜,2到3天噴點水,一周左右發芽。
發芽后也是2到3天噴點水保持濕潤,以助生長。
長成這么高的話,如果嫌它太濃密也可以將他分幾株到別的地方或者給它換一個大一點的家哦!
4
火龍果
將火龍果切成兩半,用不銹鋼湯匙輕輕將果肉刮入容器中;果肉加水稀釋后用手指輕輕搓揉,盡量使果肉與種子分開;再將稀爛的果肉倒入短絲襪,繼續搓揉幾下,接著放在水里泡1天,不可泡兩天以上,否則會發芽,隔天再繼續搓揉,可使果肉全部擠出,只剩黑色的種子,看起來有點像黑芝麻;將絲襪提起濾干水,可用衛生紙吸干種子上的水,取出種子平鋪于盤子上,利用電風扇輕輕吹,使種子完全干燥,粒粒分離,即可開始種植。
選適合的無洞的盆器,或將有洞孔的盆器填平洞口,放入無菌的培養土,約九分滿,并噴灑一些水使表面上的土非常潮濕,再將種子均勻的鋪撒在培養土上。
在種子上噴水幾次后,用保鮮膜包起來,可保持表面潮濕,然后每天掀開來噴水一次,直到長出新芽后才完全掀開。
一周后即可長滿整個盆面,約有1公分高,種子的外殼會陸陸續續掉落,整盆感覺綠草如茵,欣欣向榮,綠意盎然。
兩周后又長高一些,約有2公分高,葉子更加緊密厚實,兩片葉子的顏色轉為黃綠色。
四個月左右,第二層像仙人掌的小刺,就會開始長出來,這是六個月后的樣子,看來火龍果的成長過程還是很漫長的。
5
馬鈴薯
把長芽的馬鈴薯切成小塊,注意每一小塊上必須要有發出的小芽。
將其放在泥土中(一般農村種植的時候先會在切好的馬鈴薯上撒一些灰末),靜等發芽。
以上這些植物的種子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水果和蔬菜的果核,小編突然體會到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的真諦,以前總是覺得生活中能講給孩子的知識少之又少,可現在卻發現那只是我們未曾去發現而已。
本期種植活動可以讓孩子真正了解和觀察植物從一粒種子到一棵大樹的成長過程,種植體驗的是活動帶來的樂趣,觀察才是探索植物生長的關鍵,所以小編特提醒各位老師觀察貴在堅持,在這里給大家總結了一些種植活動中需討論的問題;
??Q1:測量每種植物的生長速度
??Q2:測量植物的工具有哪些(重點引導幼兒使用非測量工具)
??Q3:討論每種植物的澆水量
??Q4:觀察每種植物的吸水量(引導幼兒了解植物吸水量與澆水量之間的關系)
??Q5:記錄每種植物的發芽時間
??Q6:比較不同植物的發芽時間、生長速度、澆水量
??Q7:討論每種植物的澆水時段
??Q8:觀察每種植物的葉子
??Q9:討論為什么有些植物沒有發芽或是發芽了中途死了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文字由幼師寶典編輯整理
掃描下載幼師寶典手機版
幼師寶典
三百萬幼師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