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春分,二十四節氣中第四個節氣,到了這一天,大好春光已經過去了一半,此時晝夜平分、花紅柳綠、鶯啼燕舞,萬物生機盎然。
但是今年的春分,還是不太適合出去親近大自然,不過小朋友們可以在家玩一玩一年一度的民間傳統……不不不,現在是世界的游戲——豎蛋,順便再研究研究雞蛋的其它“技能”,之后……你會重新認識雞蛋的~
比賽豎蛋
和爸爸媽媽一人選一枚雞蛋,看看誰的雞蛋豎立的時間最長吧~
材料準備:生雞蛋、一張平整的桌子
操作步驟:設法使生雞蛋在平面上豎立起來。
活動提示:
1.雞蛋要選擇光滑勻稱、一頭大一頭小的新鮮雞蛋(生雞蛋)。
2.立蛋時手要穩,將雞蛋大頭朝下,讓蛋黃慢慢沉淀到雞蛋下部,這樣容易保持平衡,便于雞蛋豎立在平面上。
科學原理:春分這天,正是南北半球晝夜均等的日子,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正好屬于相對平衡的狀態,同時地球的磁場也相對平衡,因此,秋分這天讓雞蛋立起來的成功率比較高。
鹽上立蛋
如果實在豎不起來,別氣餒,我們換個方法:在桌子上撒點鹽,再把雞蛋豎立在鹽上,這次一定會立起來的。有了這個小技巧,盡管不是在春分這天,也能讓雞蛋豎立起來哦~
材料準備:鹽、雞蛋
操作步驟:
1.在桌子上撒一小撮鹽。
2.把雞蛋放在鹽上,看看效果吧??
終于站起來啦~
把雞蛋周圍的鹽吹掉,雞蛋還“站”著呢!
科學原理:小鹽粒增加了雞蛋和桌面之間的摩擦力,并形成了穩定的三角支撐,就像三腳架一樣把雞蛋支住了。
蛋殼不倒翁
雞蛋雖然能豎立在桌面上,但一碰就倒。不過,把雞蛋稍作改動,再加點裝飾,秒變不倒翁~
準備材料:固體膠、水彩筆、橡皮泥、剪刀、雞蛋、裝飾紙
操作步驟:
1.用筷子在蛋殼上戳開一個小洞。
注意:動作要輕,不然可能會把蛋殼戳碎~另外戳洞時注意不要戳到手!
2.用手輕輕撥開一個口子,將蛋黃和蛋清倒出來,留著做菜的時候用。
3.用清水把蛋殼沖洗干凈。
4.把膠泥放入蛋殼底部,輕輕壓一下,讓膠泥穩穩粘在蛋殼上。
碰一下試試……果然不倒~
5.接下來要裝飾一下不倒翁。把裝飾紙剪成一個正方形,沿著對角線對折2次,形成一個小的三角形。
6.從三角形的底邊下刀,剪出一個弧度。
7.將紙片展開,在從邊緣到中心的位置剪一刀,再如下粘起來,就可以做出不倒翁的小帽子了。
8.用固體膠在蛋殼的頂上糊一圈,將糊好的帽子放上去粘好,在蛋殼畫眼睛、鼻子和嘴巴,一個小不倒翁就做好了。
快看啊,這次沒有鹽的幫助,不僅能“站立”,怎么碰都不倒呢~(是輕輕的碰)
科學原理:蛋殼上半部分是空的,膠泥一直在蛋殼底部,所有重心就都在底部的位置,重心低自然就不容易倒了;再加上蛋殼不倒翁的底面是個半球形,很容易晃動,當歪向一邊時,它和桌面的接觸點就會跟著變動,這時中心就會跟接觸點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為了恢復原位,不倒翁會在重力的作用下圍繞接觸點晃動,一直到停止,所以無論怎么推也不會倒下去。
雞蛋浮水
悄悄告訴你,雞蛋是會游泳的,不信你看??
材料準備:1個生雞蛋、玻璃杯,清水,湯匙、適量鹽
操作步驟:
1.將一枚雞蛋放到裝有清水的玻璃杯中。
“它都沉入水底了,怎么可能會游泳!”
2.別急別急,用湯匙舀適量鹽,放入杯中,然后攪拌鹽水。
3.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沉在杯底的雞蛋,竟緩緩地漂浮起來啦~
科學原理:雞蛋的密度比清水大,所以雞蛋會沉入杯底。但是往清水中加入食鹽讓水的密度變大,水的浮力增大,浮力大于雞蛋的重力,雞蛋就浮起來了。
雞蛋跳水
脆弱的雞蛋,如果我們把它扔到水里,會不會粉身碎骨呢?不不不,它不僅會浮水,還會跳水??
材料準備:水杯、雞蛋、圓紙筒、硬紙板
操作步驟:
1.將硬紙板放在水杯上。
2.將圓紙筒放在硬紙板上,注意要放在水杯的正上方。
3.將雞蛋放在圓紙筒上。
4.從側面迅速拍飛硬紙板。
看,紙板和紙筒都掉在了側面,而雞蛋剛好落在杯子里,完好無損~
科學原理:這是運用了慣性的原理。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固有屬性,是會讓物體保持靜止或者迅速直線運動的狀態,抵抗運動狀態被改變的性質。小朋友們平時坐車的時候,車啟動的時候會感覺到往后,剎車的時候會感覺到往前也是因為慣性。
給雞蛋加個表情
假如雞蛋是個小寶寶,你猜它現在的心情是怎樣的呢?不如,我們給他手工添加個表情吧,我的蛋寶寶是……開心的??
材料準備:蠟燭(雙面膠)、雞蛋、水杯、白醋
操作步驟:
1.先用蠟燭(雙面膠)在雞蛋上畫出笑臉的形狀。(雙面膠黏貼效果較好)
2.把雞蛋放到杯子里然后倒上白醋沒過雞蛋。
3.等到雞蛋外面一層蛋殼褪去后,把雞蛋拿出來。
4.把雞蛋洗干凈,這時會發現雞蛋在沖你微笑呢~
科學原理: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會和白醋中的醋酸發生反應,而蠟燭的主要成分是石蠟,不溶于水和醋,涂在雞蛋殼上以后就阻止了白醋和雞蛋殼發生反應(雙面膠阻止了白醋和雞蛋反應),笑臉便出來了。
蛋殼隱身術
雞蛋還有一項獨特的技能,就是讓蛋殼隱身,聽起來很厲害的亞子呢,我們來試試看吧~
材料準備:雞蛋、水杯、白醋
操作步驟:
1.將白醋倒入玻璃杯直到白醋能淹沒雞蛋。
2.兩個小時后,部分蛋殼已經被溶解。
3.一個晚上過去了,蛋殼真的消失了!
將雞蛋拿出來,雞蛋變得軟軟的,輕輕捏一捏還能看見里面的蛋黃呢~
duang duang duang~竟然還很Q彈~
科學原理: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會和醋酸產生反應,然后蛋殼就被醋酸溶解了,被白醋泡著的蛋殼中冒出來的泡泡就是反應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氣泡。
區分生熟雞蛋
“不好!我把媽媽剛煮熟的雞蛋和剛玩游戲用的生雞蛋放在一起了!”
在不打碎的前提下,你能一下辨別出哪個是生雞蛋,哪個是熟的嗎?我們可以這樣做??
材料準備:生雞蛋、熟雞蛋(為了更好區分,我們在兩個雞蛋上畫笑臉和哭臉,笑臉雞蛋是熟雞蛋,哭臉的是生雞蛋)。
操作步驟:
1.將笑臉雞蛋(熟雞蛋)轉起來,用手將其靜止,靜止后,雞蛋就不再轉動了。
2.我們再把哭臉雞蛋(生雞蛋)以同樣的方式轉起來,用手將其靜止,觀察靜止后,快看,苦臉雞蛋還在繼續轉動!
科學原理:當我們用手指輕輕觸碰旋轉中的雞蛋并使讓它們停止時,發生了不同的現象。因為熟雞蛋內外都是固體,所以蛋的內部會隨著外殼的停止而停止;而生雞蛋,雖然外殼會立刻停止旋轉,但內部的液體會因為慣性繼續旋轉,所以即使離開手指,它仍會維持旋轉狀態,從而牽引著外殼恢復旋轉。
原來小小的雞蛋還有這么多技能,我竟白吃了這么多年,小朋友你們還知道雞蛋的哪些技能呢?快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吧~
注意:文中內容僅供學習和參考,請小朋友們在家長的陪同下進行游戲!
本文圖文整合自網絡
掃描下載幼師寶典手機版
幼師寶典
三百萬幼師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