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一日常規不僅是幼兒一日活動正常開展的保證,更是幼兒健康成長的保證,良好的一日常規是進行一切教學活動的基礎。如何在開學季快速恢復幼兒在晨間、戶外、生活、集體、區域、游戲、離園活動等幾個方面常規,來看看我們的幾點做法。
?一、音樂的魅力?
音樂讓孩子們學會自我約束和相互管理,主動安靜下來。
來園時,我為孩子們播放谷建芬老師創作的古詩詞20首,旋律舒緩、悠揚,孩子們有的伴著旋律拍打節拍,有的哼著歌曲進行一天的準備工作,有的則在音樂的美妙聲中看書、玩玩具。
午睡時,播放《搖籃曲》等輕音樂,讓孩子們伴著柔美的音樂脫衣、上床、蓋好被子。
區域活動結束后的收拾整理一直是我們班的一大問題,通常孩子們會一邊大聲喊著“收區了!”一邊相互竄區,利用“亂世”多玩一會。于是我結合班級主題《有趣的那達慕大會》,與孩子們共同選擇了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作為收區音樂。又共同討論了“該怎樣收拾玩具?”問題,最終定為:
??輕拆輕放,按照標記收;
??收好后,輕搬小椅子靠床坐,期間可以跟唱歌曲;
??收玩具的聲音不超過音樂聲音;在音樂結束前收完;
??最后進行活動區點評。
PS:可以根據孩子們的喜好、興趣、活動需要等每月更換1-2次音樂,既有利于孩子們常規的養成,又具有一定的新鮮感。
集體活動開始前,利用幼兒熟悉的歌曲《時間像小馬車》、《螞蟻搬豆》、《彩虹的約定》、《三個和尚》、《小龍人》、《母雞帶小雞》、《只要媽媽露笑臉》、《快樂的小青蛙》等,以對唱的形式吸引幼兒注意力,老師唱主旋律孩子們附唱(師:快樂的小青蛙;幼:呱呱呱呱呱),老師們也可以自己創編演唱的形式。
?二、兒歌的妙用?
利用節奏兒歌調動幼兒注意力。
朗誦兒歌時,孩子們注意力不集中,沒關系我帶上節奏,請幼兒用手拍。注意力不集中就很容易在集體表演時出錯,于是,孩子們開始認真拍打節奏,注意力也慢慢集中了。當兒歌熟悉后,就讓孩子們小聲說,以保證清楚的聽到拍出的節奏,最后,讓孩子們在心里說,只能聽到拍節奏的聲音。
排隊時,我用《守紀律的小松樹》引導幼兒既不搶排頭,又可以拍手說兒歌,一舉兩得。用《馬蘭花》、《老狼老狼幾點了》、《請你像我這樣做》、《迷迷轉》、《大樹樁》等兒歌游戲,激發幼兒分散游戲結束后迅速的排隊整理。利用《正確的洗手方法》、《漱口歌》、《穿衣服》、《系扣子》、《睡覺》、《穿鞋》、《穿褲子》、《疊衣服》、《疊褲子》等兒歌,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三、在愉快的游戲中樹立常規?
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在各環節中,難免有相互交談、起哄、到處跑的現象。于是,我利用游戲、故事角色,激發孩子安靜做事情意愿。
??說完兒歌《小老鼠去送禮》后,我神秘的說:“請小老鼠輕輕的搬小椅子放在桌子旁邊,然后再洗手。注意,當經過我這里時不能發出聲音,大花貓在睡覺呢!”孩子們驚喜的看著我,小心翼翼行動起來。有的孩子吃飯時總掉飯粒,我便在安靜活動時給孩子們講述《大公雞和漏嘴巴》的故事,孩子們明白了故事中的角色,明白了要愛惜糧食。然后在進餐時進行強化,掉飯粒現象明顯減少。
??孩子們吃飯前著急,不想用肥皂洗手。而我在用肥皂洗手后,分別請孩子們聞聞我手上的肥皂香。當孩子們洗手時,我便站在門口說:“我想聞聞你們手上的肥皂香”孩子們一個個高興的將小手高高舉起湊到我的鼻子邊。為了讓幼兒午餐后能夠安靜散步,我引導他們模仿小蝸牛走路、小貓走路、小烏龜走路、小猴踩鋼絲等動作,提高幼兒的散步質量,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
??為了讓幼兒積極參與戶外活動,促進身體健康,我設計組織了情境化的戶外游戲。如《小燕子捉害蟲》、《豬八戒吃西瓜》、《貓頭鷹捉田鼠》、《山鷹和野兔》、《小青蛙跳荷葉》等。讓孩子們不知不覺融入角色扮演,在充滿趣味性的游戲情節中,依賴游戲材料的支持,并且配上朗朗上口的兒歌,以及現實生活中的典型場景,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在愉悅的環境中進行基本動作練習。
?四、在不斷重復中鞏固常規?
?五、幼兒參與常規制定?
?“接住孩子拋來的球,并把球拋給孩子。”無論幼兒在活動中出現了任何問題,我都與孩子們共同探討解決方法,讓孩子們參與其中,促進幼兒有效準守自己制定的常規。
午睡前要脫衣服,有的幼兒坐在地上脫,有的將衣服亂放在椅子上。于是,我組織幼兒討論:應該在哪兒脫?怎么脫?脫掉的衣服應該怎樣擺放?最終孩子們決定在椅子上脫,脫好后就把衣服疊好放在自己的椅子上。
?六、墻式給予常規暗示?
我們還注意標記的設計與班級藝術特色的結合,如在盥洗室創建提示環境墻飾,提示孩子們入廁、飲水、洗手等。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文字由作者原創
掃描下載幼師寶典手機版
幼師寶典
三百萬幼師的選擇!